武夷山的儒释道三教中,道教占着主导的地位。北宋时期的宋真宗年间,道教的宫、观、堂更多达300多处。保存至今的天上宫则是兴建于清代康熙年间,坐落在九曲溪畔的星村黄花岭之上。同天心禅寺相同,建筑精美的天上宫也曾遭遇劫难,一度破败不堪,在林清道长掌管后,曾经废弃的道观得以重建,香火日渐旺盛。
四十几岁的林清道长看起来颇具仙风道骨,红光满面。上身是一件白色的棉麻道袍,下身是一条黑色的腿脚肥大的裤子。头发在脑后绾成一个大髻,嘴角下巴留着一层络腮胡子。
他穿过大殿迎接我们,熟稔地同刘君打招呼,把我们迎到后殿的一间厢房中去。空落落的一间房子,动静大了会有回音。靠窗是一张宽大的红木桌子,零落散放着水壶,茶壶,茶杯,一应俱全。我们围着桌子而坐。道长居中,为我们烧水泡茶。他拿出一包茶,“这可是好茶,自家茶园的,我平时喜欢喝武夷陈茶。81年和82年左右的时候,茶厂好多茶做出来都没人要,到现在可是个宝了!”他端起茶杯,啜了一口热茶,又补一句:“而且那时都是正山茶,没有外山茶。”谈及“茶”与“道”的关系,林道长说,武夷山最早的茶并不是“大红袍”,而是叫“纯阳茶”,这是为了纪念北五祖之一的纯阳真人吕洞宾。“在唐代的时候,即有‘采得仙芽献地仙 ’的句子,地仙就是武夷君。”
林道长已经在武夷山居住了30多年,早晚必做的功课是念诵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和《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》。他引用《清静经》说:“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夫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;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,澄其心而神自清。 观空亦空,空无所空;所空既无,无无亦无;无无既无,湛然常寂;寂无所寂,欲岂能生?欲既不生,即是真静。”清净的对立面是“浊”与“动”,“浊”与“动”的源头在于欲望。世人的贞静之心,多被欲望羁绊。欲望涌动,打破内在平衡。所以,林道长强调,人要获得快乐,必须要抱朴守拙,即是“虚凝澹泊怡其性,吐故纳新和其神。”
道教崇尚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,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,人自身即是自然的一部分,所以,人也要与自己和谐相处。“现在,城市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,彼此间的不信任感也越来越强,我们无须清静无为,也无须清净避世,但也要在生活中顺应自然,修身,修心,以求静,求智慧,求健康。如何做到这一点?你只有把心放下。”
在人心日益浮躁的今日,林道长向我们揭示的或许不只是一种养生方式,更是一种关乎内在信仰的哲学。
版权声明: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自www.rouguicha.cn(武夷岩茶大红袍网),否则须承担法律责任。点击加入2000人大红袍QQ专业群:5919079,"鉴别真伪、提供原产地正宗好茶"我们保证相关大红袍的茶叶知识有问必答!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