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泽道法师的访问,是在天心永乐禅寺茶寮的二层中进行的。茶寮依山而建,透过打开着的玻璃窗,可观看到远近水墨画般润泽的山景。室外正哗哗下着大雨,山间淡淡云雾弥散。靠窗的几株水杉,在风雨中摇动着身影。
一切景语皆情语,眼前一切皆透着禅意,让人不由感怀唐人卢仝在《七碗诗》里所写下的诗句:“蓬莱山,在何处?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。”犹正在回想《法华经》里“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烦恼,逮得己利,尽诸有结,心得自在”的经文间,泽道法师推门进来。他脖子上挂着一长串褐色佛珠,着一身茶褐色常服,脚踩着一双浅色的布履。
泽道法师在13岁时即皈依佛门,“为寻求人生的另一种答案”,他云游四方,遍访名山大川。1988年,28岁的他入住天心永乐禅寺。十余年来,在他的努力下,曾遭到严重破坏的天心永乐禅寺终于又迎来鼎盛香火。
“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;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;见山还是山,见水还是水。”在他看来,禅与茶的关系,也亦如此。茶既是茶,茶又不是茶。当它不是茶,便是“参禅悟道之机,显道表法之具”,禅则以茶静心,求正清和雅。
泽道法师讲到,禅茶关系由来已久,《续茶经》里曾有记载:“武夷做大红袍茶,僧家最为得法。”这个“僧家”,指的即是天心永乐禅寺的僧人。明朝永乐年间朝臣胡滢一首“云浮山际掩禅院,月涌天心透客居。幽径不寒林影下,红袍味里夜可无。”即点明了大红袍与天心禅寺之间的紧密关系,可以说正是天心永乐禅寺的僧人在生活、参禅与整个修行的过程中培植出了武夷山大红袍——“大红袍祖庭”的石碑就赫然醒目地伫立在前往天心禅寺的石阶旁,提醒每一位来访者大红袍之与天心永乐禅寺的渊源。
僧人在坐禅之前先喝茶,所以庙里有专门的“茶头”,专门负责为众僧人煮茶献茶。“茶象征着罗汉的自在,也象征着僧人的隐忍。”泽道法师如是言。茶叶在热水的冲泡之下,涤荡尘嚣,了断种种烦恼。茶叶历经采摘、做青、揉捻、焙火等繁复工序,如僧人经历万般折腾,却始终保持隐忍。茶更象征着一种人生。无论是“琴棋书画烟酒茶”还是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高雅的生活或是琐屑的生活,都有茶的身影相伴相随。都说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,有茶的人生,方能算是“清欢人生”。
“心静则国土静,心安则众生安。自然的心境就是持戒,持戒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。”他谈到,与酒不同,喝酒会激发出人内在的更多欲望,让人变得更加狂躁不安,而饮茶有助于人对于自我欲望的控制,就是“知止”。《大学》里说:“知止而后能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懂得控制,适度节制自己的欲望,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,这也是泽道法师所认为的喝茶对于现代人的意义。
版权声明: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自www.rouguicha.cn(武夷岩茶大红袍网),否则须承担法律责任。点击加入2000人大红袍QQ专业群:5919079,"鉴别真伪、提供原产地正宗好茶"我们保证相关大红袍的茶叶知识有问必答!
![]() |
![]() |
![]() |